股權融資潛伏在黎明之前:2019年定增規模幾近腰斬 2020年進入復蘇通道
2020-01-10 09:38:56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數年后再回看2019年資本市場發生的諸多里程碑事件,一定會發現對于資本市場改革來說這一年是重要的轉折年。
對資本市場股權融資來說也是一樣,經歷了2017年以來嚴監管政策的持續高壓,原有市場生態進入相當長的一段低迷周期。
但2018年底尤其是2019年,監管風向和市場政策環境出現巨大變化和轉向,其背后就是要進一步提升資本市場的融資功能,而股權融資自然是排頭兵。
數據也清晰體現了政策變化下市場參與主體的選擇以及不同融資渠道規模的變化,2019年在科創板的加持下IPO融資規模上漲。但作為資本市場股權融資的支柱,再融資規模創下14年以來的新低,另外新三板市場在改革政策落地前夜也觸底,2019年全年定增融資規模降至264億。
政策先行,市場反饋總會有些滯后,2019年股權融資數據跌入谷底從另一個層面來看是觸底反彈前的最后黑暗,2020年市場對于股權融資的復蘇以及直接融資比例的進一步提升持有非常樂觀的態度。
2019完成觸底
盡管規模從來都不是最大的,但IPO的融資規模一直都被認為是股權融資的核心渠道,因此也受到市場高度關注。
2019年的IPO融資和整體股權融資市場的低迷相比有一定改善,從數據來看,2019年IPO的融資規模為2532億,完成IPO融資的公司家數則達到了203家,這兩項數據相較2018年分別上升了83%以及93%。
但2019年IPO融資規模上升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科創板的設立和開市,截至2019年末共有70家企業在科創板成功上市,融資總額為824億元,占A股IPO市場融資總額的32%。在開市后短短不到6個月時間,科創板融資額已遠超中小板與創業板全年融資金額的總和。
“但除去科創板的數據,原有IPO通道和2018年的數據相比并沒有太多提升,眾所周知2018年因為監管趨嚴和監管控制節奏,IPO的企業數量和融資規模相較2017年都出現了大幅的下滑,因此2019年IPO通道的數據并不如整體數據看起來那樣好。”北京地區一家大型券商投行部人士告訴記者。
事實上,從資本市場股權融資規模來看,再融資才是規模更大的融資通道,這其中非公開發行也就是俗稱的定增是支柱融資產品。
2017年證監會掀起一輪監管收緊,首當其沖的便是非公開發行,這樣的影響在2019年仍在發酵,非公開發行的融資規模觸及2014年以來的最低點,為6798億元,而2016年最高峰非公開發行的融資總規模高達1.6萬億元。
但2018年底以來,相關監管正在逐漸松綁,但一些核心條款未能放寬使得非公開發行的回暖十分有限。
招商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張夏也指出,2019年進行增發的公司約226家,增發融資規模相比去年下滑了20.6%。究其原因,增發定價機制沒有放松以及減持新規約束是定增市場難以明顯回暖的兩個主要原因。
她表示:“一方面,2016年政策收緊后,上市公司非公開發行股份募集配套資金應該按照不低于發行期首日前20個交易日股票均價的90%,導致定增折價率總體明顯下滑,機構參與定增的套利空間被壓縮。另一方面,減持新規要求下,定增投資者的減持周期被拉長,套利不確定性增大,投資者參與熱情降低。”
但再融資領域,2019年也出現了一個強勢產品,這便是可轉債,2019年可轉債融資規模達到了2600億元,這一產品的出現也拖住了再融資持續下滑。
不過,可轉債在一定程度上并不能替代定增的支柱地位,另外市場也普遍預判2020年再融資政策發生變化后,可轉債規模難再有增長的空間。
2014年以來,新三板市場也是股權融資重要的戰場,因為掛牌時并沒有公開發行的安排,因此定增融資是新三板最為主要的股權融資通道。
2019年新三板定增融資進入了極寒時代,2017、2018兩年新三板市場盡管一樣低迷,但定增規模也能夠維持在600億左右的規模。2019年新三板定增融資僅有264億元,這樣的降幅已經不僅是腰斬所能形容的。另外,完成融資的企業數量也出現了明顯的降幅。
“新三板定增數據反饋有一定延遲,但整體也體現了市場對于2019年三季度之前的看法,這個市場沒有搞頭了,資金不會再去往這個市場。”北京地區一家中型券商新三板業務條線的人士告訴記者。
綜上所述,可以看到多個資本市場股權融資通道都達到了一段時間以來甚至是歷史低點,但2019年卻又是政策環境轉向、多個有針對性文件落地的年份,也就是說2019年股權融資真正完成觸底,2020年股權融資規模將全面復蘇。
2020年進入復蘇通道
2019年政策走向寬松周期是全方面的,包括并購重組進一步松綁,注冊制全面推開確立以及再融資政策松綁,還有久違的新三板市場改革落地等,在政策的助力下,2020年股權融資或將會有明顯的增幅。
首先是IPO融資規模,目前證監會強勢表態將要保持現有的發審節奏,也就是說2020年IPO發審企業數量很大概率將維持在80-100家左右。
但科創板以及創業板改革將帶來不可小覷的增量IPO融資規模,尤其是創業板改革,注冊制全面推開,IPO這一通道承擔的融資規模勢必將在現有的基礎上進一放大。
“注冊制下的一項特征就是IPO供給不再受到行政的管制,目前科創板已經做出了示范,2020年創業板改革肯定會如期落地,創業板注冊制改革也將貢獻不少的增量IPO企業,因此整體來看2020年的IPO融資規模相比2019年只多不少。”前述北京地區券商投行業務負責人認為。
至于再融資,最糟糕的日子已經過去。2019年11月8日,證監會就修改《上市公司證券發行管理辦法》、《創業板上市公司證券發行管理暫行辦法》等再融資規則公開征求意見。
此次再融資政策的變化分為三條主線,首先是優化創業板再融資相關政策,其次是發布科創板再融資規則,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對2017年收緊再融資的多項規定進行松綁,例如鎖定期和折價力度等。
這一次政策的變化終于落到了核心條款之上,這也讓市場對于定增這一融資通道復蘇的預期十分強烈,而根據記者了解,機構和企業已經開始做準備等待政策正式落地發布。
“2019年10月并購重組政策修訂,對創業板借殼以及配套融資的相關政策有所放松,再加上11月擬修訂的再融資規則,對再融資定價和減持規則都有放松,有利于帶動定增市場回暖。所以預計在監管環境放松后,2020年定增規模會有所增加。”張夏表示。
對于2020年股權融資市場來說,新三板市場則將會是一個驚喜。2019年10月25日以來,新三板改革啟動,多項市場期待已久的能夠對市場實際產生影響的政策兌現落地,這種背景下掛牌企業的定增融資也將觸底反彈。
另外,新三板市場也將新添一個重要的股權融資渠道,即精選層公開發行,這項制度類似于小IPO,市場預計2020年或有近50家企業能夠完成公開發行并登陸精選層,這也將要貢獻規模不小的融資額。
關鍵詞: 股權融資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