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團股超跌陷負循環 如何打破這個負循環?
2021-03-10 09:13:01 來源:廣州日報
抱團股散伙,跌出“一地基茅”,春節后A股持續震蕩。在前一天調整后,3月9日A股在反彈后加速調整,上證指數收盤下滑1.82%, 指數收3359.29。創業板指更是跌3.5%,失守2700點,報收2633.45。年初風光無限的權益類基金凈值急速回調,回撤超10%的基金比比皆是。基金遭遇大幅贖回,贖回導致權重股下跌,兩者恐陷入負循環。面對發行不再“日光”,基金公司紛紛“自救”,多家基金公司兩周內自購近2億元。
對于后市走勢,機構人士多認為,本輪市場的下跌,主要由海內外利率回升的因素觸發。后市將視經濟宏觀面、貨幣流動性、利率、美債等因素變化,前期抱團已經瓦解,建議掘金估值合理的中盤藍籌股。
投資者轉投更穩健產品 多只新基金延長募集期
3月9日,市場開始瘋傳此輪調整“都是保險惹的禍”,傳聞直指部分大型保險機構,稱其這幾日內在大量贖回基金,才會導致市場下跌。不過,多家大型保險機構紛紛否認稱“此鍋不背”。“我們是在春節前調倉的,不是最近。經過前期調倉,目前我們的權益倉位基本平穩且在合理區間內。”一家數千億元以上資產規模的保險機構坦陳公司目前的倉位情況,并直接否認了近日大量贖回基金的傳聞。
記者調查發現,近期贖回基金的數量明顯增加。多家銀行渠道人士表示,我們早在2月底就開始提示投資者“落袋為安”,不少客戶已開始贖回。
某頭部線上基金代銷平臺負責人表示,春節后一周,基金銷售與節前幾乎持平,但隨著市場行情回調,第二周開始,基金的銷售額較節前出現下降,同時贖回金額明顯增多。在投資偏好上,尤其在節后第二周開始,投資者的投資積極性受挫,產品偏好趨于穩健,“不少投資者將贖回資金轉投相對更加穩健的‘固收+產品’及基金組合類產品”。
某大型基金公司渠道人士坦言:“贖回肯定有,但是贖回潮還不至于。”南方一大型基金公司相關人士也表示,有一些贖回,但總量也不是很大,對基金經理的投資運作也談不上太大影響。不過,也有業內人士表示,若后面A股持續快速下行,基民選擇割肉止損的可能性會大幅提高。
不僅贖回明顯增多,相較于爆款新基金頻出的1月份,春節過后,基金銷售熱度顯著下降,火爆盛況不復存在。
2月以來,盡管偶有爆款誕生,但新基金成立數量跌落至39只,環比今年1月成立151只新基金的數據,數量環比大幅下降74%。與此同時,2月新基金募集資金份額為1499億份,相對于2021年1月新基金募集份額高達5542億份,今年2月的新基金募集資金規模環比降幅也超過了70%,并創下了2020年3月以來的新低。
3月份以來基金發行市場更是呈現持續降溫趨勢。按認購起始日計算,截至3月9日,3月以來尚未有1只“日光基”(指一天就賣光的基金)誕生。更有多只新基金延長募集期限。3月以來,華安聚恒、平安季季享三個月持有、華夏中證1000ETF、、中信保誠養老目標2035三年持有等在內的7只基金發布了延長募集期限的公告,遠超上月同期水平。
中信證券發布報告稱,過去兩周新發基金明顯遇冷,主動權益類產品平均新發規模比春節前一周下滑45%。中信證券研究部聯席首席策略師裘翔認為,隨著渠道推行力度和基民申購興趣的降低,3月基金發行將延續下滑的趨勢。
抱團股超跌陷負循環
金融市場調整或7月前結束
基金遭遇明顯贖回、發行盛況難現,皆因多只基金近期大跌。春節后A股的快速下跌,讓風光無限的公募基金的凈值也是急速回調,凈值回撤過10%的基金比比皆是。有基金最大單日跌幅超8%,還有基金牛年13個交易日以來跌幅接近30%。
數據顯示,春節后至今(2月18日-3月8日),在114只百億主動型基金中,剔除未有數據統計的14只基金后,剩余100只百億基金收益率均為負,凈值下跌超過10%的基金不在少數。
多只由知名基金經理管理的產品跌幅超過20%,如胡昕煒管理的匯添富消費行業跌幅達24.96%,劉彥春管理的景順長城新興成長跌幅達24.81%,葛蘭管理的中歐醫療健康C跌幅為24.22%。
華東師范大學企業與經濟發展研究所所長、教授李志林表示,也正是因為基民贖回潮涌現,致機構重倉股殺跌。“中國的公募基金規模達20萬億,但其實是一個集合型散戶,呈現集體性的追漲殺跌,這導致的結果就是:股指漲時基金凈值加速上漲,股指跌時基金凈值加速下跌。”
博時基金宏觀團隊近日也發布報告指出,A股再度大幅下行,主要是中長期性價比已相對極端,疊加前期美債收益率上行、國內政策略有收緊以及近期投資者大幅贖回導致機構調倉所致。
如何打破這個負循環?海通證券認為,還是在于權重股的止跌,指數的止跌反彈,賺錢效應恢復,投資者信心恢復。
對于后續市場走勢,安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高善文近日在一內部研討會上分析稱,以德國、日本等為參照,美國十年期債券利率可能要到2.0%左右才能穩定下來,而現在只有1.6%。如果未來利率的上升比較劇烈,市場的調整顯然還會延續。高善文認為,有理由相信在這種情況下美聯儲會被迫入市進行扭曲操作,一旦美聯儲進行扭曲操作,整個過程就結束了,債券利率很快就會穩定下來,隨后股票市場也在充分完成調整之后開始反彈。高善文猜測道,7、8月份疫苗普遍接種之前,這波市場的調整應該就會結束。
國泰君安研究所策略組首席陳顯順則指出,A股的盈利結構開始下沉,復蘇縱深,景氣度擴散,中小盤公司周期占比相對較高,盈利改善開始加速。前期抱團已經瓦解,投資需要新方向,建議盈利改善增速更快且估值相對合理,并具有競爭優勢的中盤藍籌。
多家基金公司“自救”
兩周內自購近2億元
面對基民贖回、基金難賣的壓力,多家機構開啟“自救”模式。永贏基金發布公告稱,自購旗下新發基金永贏惠添益5000萬元。永贏方面表示,該產品基金經理李永興還出資100萬用于自購。近日華夏先鋒科技擬任基金經理周克平也出資50萬元自購,還有多位明星基金經理進行了100萬元-600萬元不等的自購。春節后,除了永贏基金,富國、匯添富、天弘、華夏等10家基金公司開啟自購模式。短短兩周內,基金公司累計自購總額近2億元。
此外,有基金公司也開始對投資者進行心理按摩。3月8日晚間,天弘基金發出《做時間的朋友,未來屬于理性樂觀派!》的文章安撫投資者,面對近期慘烈的調整,他們公司數位基金經理沒有大幅減倉。
另有基金產品則打開大額申購,希望吸引長線資金入場。如3月9日,嘉實基金發布公告稱,為滿足投資者的投資需求,嘉實量化阿爾法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自3月9日起取消該基金的投資限額,恢復辦理該基金正常申購(含轉入)及定投業務。
對于基金經理未來的操作思路,李志林提出,基金經理的操作思路應該改弦更張:以價值投資理念為主導,在低估值的大盤股中搭臺,做中長線投資。把重點放在發掘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績優、高成長的中小市值股上面各自為戰,在中小市值成長股中進行中長線投資,營造長期的慢牛走勢,既激發市場的活力,基金和投資者又能獲取穩定的收益,也不會出現基民贖回潮。
投資小課堂
基金大跌該買還是賣?
面對目前基金凈值的大幅回撤,不少基民發出靈魂拷問:目前是要“贖回”還是應該“加倉”?
盈米基金研究員院長楊媛春指出,股票型基金的特征就是高收益和高波動同在,因此投資股票型基金的資金應該是相對長期的資金,比如三年甚至更長的資金。如果目前權益資產整體倉位與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匹配,而且當初選擇基金經理和品種時是經過慎重考慮的,那么跌下來后,整體資產更便宜了,贖回是并不明智的選擇。反之,則應該是相反操作了。
具體操作方面,股票型基金等高波動資產在震蕩和下行行情里,分批買入會有效降低買入成本,是相對較好的投資方式。“基金經理的名氣并不是投資者投資基金的充分必要條件,相反的,過大的管理規模在很多時候,都是業績的殺手。”對于是否該布局頂流基金經理的產品,楊媛春如此表示。
楊媛春還強調道,2021年股票型基金需整體降低收益預期。疊加已經連續兩年的高收益之后,2021年股票型基金的整體收益大概率會走低,波動會增大。當然,隨著經濟的復蘇和上市公司的盈利回升,我們對2021年整體權益資產的表現并不是特別悲觀。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林曉麗
關鍵詞: 抱團股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