獎金超過諾貝爾獎,最高科技獎更有“分量”
2019-01-09 14:32:45 來源:新京報
最高科技獎從500萬提高到800萬,且全部由獲獎者個人支配,這更能實現(xiàn)科技獎勵的價值,鼓勵科學家追求科技創(chuàng)新。
201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獎金標準進行了調整。其中,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獎金額度由設立之初的500萬元/人調整為800萬元/人,獎金分配結構調整,全部由獲獎者個人支配,國家科學技術獎三大獎獎金額度也同步提高50%。
800萬,比2018年諾貝爾獎的獎金——900萬瑞典克朗(約740萬人民幣)還要高,這對于科學界來說,足以令人振奮。
諾獎向來被視作學界最高獎項,其步步提高的獎金也與其分量匹配。國家最高科技獎也是我國科技領域的最高獎項,對應的獎金也該當?shù)闷鹌涞匚弧?/p>
所以說,獎金從500萬元提高到800萬元,是與國際接軌、與時俱進的做法,也與國家最高科技獎的“段位”匹配。
相比起500萬元的獎勵標準,800萬元無疑更顯分量。雖然說國家最高科技獎更重要的是獲獎本身的榮譽,但提高獎金金額是有必要的。這不是說科學家就只在乎金錢,而是體現(xiàn)國家和社會對科學家、科學研究的尊重,這種尊重傳達出的價值導向才是最重要的。
要知道,由我國企業(yè)家捐資設立的未來科學大獎,獎金金額就已經(jīng)達到100萬美元。
在此情形下,獎金標準不再原地踏步,而是大幅提升,也是順勢應時之舉。可以預見,這也更能實現(xiàn)科技獎勵的價值,鼓勵科學家追求科技創(chuàng)新。
值得一說的是,跟以往500萬獎金,其中僅50萬歸獲獎者個人擁有(《國家科學技術獎勵條例》規(guī)定,獎金中僅個人所有,另外450萬需用于支持科學研究活動)相比,現(xiàn)在獎金800萬元還全部由獲獎者個人支配,顯然更有助于培育崇尚科學的氛圍。
這也算是呼應社會期許的糾偏:之前要求將獎金金額的90%用于支持科研,已引來不少對科技獎勵的質疑:這450萬究竟是獎勵還是資助?如果是資助,顯然得監(jiān)管、評估資助項目效果,確保這部分資金用于科學研究。但如果監(jiān)管、評估資助效果,那這筆資金就不屬于“獎金”了。更何況,獲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科學家大多已經(jīng)七八十歲,他們用于科研的精力恐怕有限。
這次的調整,就對接了國際上科技獎項更“普遍”的做法。像諾貝爾獎,就是所有獎金都給了獲獎者,任由他們自己處置,這是對獲獎者個人實實在在的獎勵,而不附加什么額外條款。
所以說,此次國家最高科技獎獎金標準調整的最大意義,就在于讓其性質變得更加明晰。把獎勵和資助分開來,獎勵歸獎勵,資助歸資助,避免把科研項目資助當獎勵,也是這類重量級獎項設計的重要原則。
也唯有回歸獎金本質,劃清獎金和其他義務或特權的界限,才能激勵所有科學家追求科學研究本身的價值。國家最高科技獎獎金超諾獎,還全部歸個人,就更好地體現(xiàn)了獎勵的價值導向,也會讓其更有“分量”。
相關閱讀
- 汽車塑料回收變成石墨烯?新節(jié)能技術讓...
- 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加強中年人記憶新方法 或...
- 研究顯示:太赫茲探測器有望催生新物理效應
- 喜馬拉雅扭角羚有了新發(fā)現(xiàn) 顛覆傳統(tǒng)認知
- 上海野生動物園進行特殊直播 2個月內(nèi)直...
- 近90%材料擁有遠離固有電子數(shù)的拓撲態(tài)
- 研究顯示:約20%-38%人至少有一次清晰嗅覺夢
- 打開科技大門!莫比烏斯碳納米帶已合成
- 腦成像技術再添新突破 首次將AI元學習...
- 全新鐵電憶阻器器件成果發(fā)布 實現(xiàn)生物...
- 生物土壤結皮或可降低全球揚塵排放的55%
- 研究人員開發(fā)出新方法 更好理解基因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