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正落地各項轉型動作 毛利增長價格上揚
2021-08-29 12:30:52 來源:國際商報
吉利正緊鑼密鼓地落地各項轉型動作。8月18日,吉利汽車發布半年財報,在原材料和芯片導致的成本上漲等不利因素影響下,實現營收450.3億元,同比增長22.3%;毛利率17.2%,穩中有升;凈利潤23.8億元,同比增長3.4%。
同時,吉利汽車還發布了2025年中長期遠景:保持市占率中國品牌第一,目標銷量365萬輛,智能電動汽車占比超過30%。在8月20日和24日兩天,吉利汽車還先后發布了采納極氪股份獎勵計劃,通過了極氪收購CEVT(吉利汽車歐洲研發中心)、浩瀚能源,認購寧波威睿,以及研發、生產、銷售所需資產和技術金額上限的股東決議。屆時,從產品、技術到組織模式全面轉型,2021年要賣153萬輛的吉利汽車正為2025年賣365萬輛做著一系列的戰斗準備。
毛利增長價格上揚
上半年,吉利每輛車比去年多賺8000元。財報顯示,上半年吉利汽車在營收上環比減少18.6%,銷售成本環比減少20%。與此同時,毛利率環比增長2個百分點,增長至17.2%。反應到終端,上半年吉利單車平均收入為8.4萬元(含領克),同比增幅達到10%。
值得注意的是,毛利率的提升是建立在去年下半年吉利銷量更多以及上半年上游原材料大幅增長的不利前提下。2020年下半年,吉利汽車銷售80萬輛,今年上半年則為63萬輛。與此同時,今年上半年鋁、銅、鋼鐵、貴金屬等汽車原材料價格分別上漲了10%、50%和100%,車用芯片價格漲幅則在8~10倍。CMA架構車型成為支撐吉利汽車毛利“逆勢上漲“的主要推手。上半年,吉利中國星銷量同比翻了5番至7.72萬輛,占比吉利品牌的15%;而領克則實現了10.8萬輛的銷量,同比增長97%,驅動吉利汽車產品量價齊升。
吉利汽車計劃在2024年實現架構造車全面落地,主力車型全部替換為在CMA/ BMA/SPA架構車型。CMA架構的SUV星越L已經上市訂單超過3.5萬輛。BMA架構下的第四代帝豪和SPA平臺上的首款領克品牌車型09和一輛A00級電動車將于下半年陸續上市帶來增量。此外,明年吉利汽車將推出5款基于GHS2.0技術的串并聯的長續航智能化新能源汽車,其PHEV/HEV續航里程將提升到100~200km,電池容量達到18~36度電。“從訂單和新品的角度來看,我們現在對(全年)153萬輛很有信心。”吉利汽車集團CEO淦家閱在溝通會上表示。
組織革新營業利潤率增長
上半年,吉利汽車的經營利潤率同比增長了0.7個百分點,增長至13.3%。從數據來看,吉利汽車上半年行政和銷售費用率分別降低了0.1和0.2個百分點,但其中研發費用仍在不斷增加,占比營收從去年同期的4.7%增長到了5.1%。
究其原因,吉利汽車內部的組織變革是其營利能力提升的重要推手。吉利控股集團CEO李東輝在溝通會上表示,今年以來吉利控股、吉利汽車以及極氪秉承“充分授權、依法合規、考核清晰、公平透明”的經營管理方針,構建了一個有序應對行業變化的組織架構,同時大膽啟用年輕干部。“經過這幾個月的實踐,證明這種探索和調整是富有成效的。”李東輝說。
僅以應對行業內缺芯挑戰為例。
吉利汽車集團CEO淦家閱在溝通會上介紹,吉利在業內率先成立大眾物資部,用以解決原材料和芯片的保障問題。同時,內部也構建了敏捷高效的液態組織,建立BU作戰單元,通過“三級組織”提高決策效率。在此機制基礎上,吉利汽車建立針對芯片問題的供應鏈和研發端特戰隊小組,對國產芯片替代、芯片二供等問題提供快速解決方案。此外,吉利此前構筑的海外供應鏈體系,也為芯片保障提供了外援。
與此同時,更為深入的改革實驗則在極氪這塊“試驗田”上展開。極氪的團隊不僅來源于原吉利體系從事電動車的研發生產制造人才,也來自于互聯網企業、科技型公司、手機甚至快銷品等大量的跨界的多元化人才。“所以這個團隊無論從管理層還是技術研發團隊完全是多元化的。”極氪智能科技CEO安聰慧表示。
全新的人才體系也意味著全新的激勵機制。8月20日,吉利汽車發布了采納極氪股份獎勵計劃的公告,計劃授出最多1.5億股極氪股份用以內部人才激勵,占吉利汽車持股比例的3.6%。初步獎勵計劃中,獎項3393名選定者授出共計5656萬股極氪股份。
據悉,至2025年,極氪要實現市場占有率全球前三,銷量達到65萬輛。“這個目標是建立在浩瀚架構以及極氪公司成立以來和前期對整個智能電動汽車產業的全面布局,我們非常有信心,也有能力實現這個目標。”安聰慧表示。
技術輸出利潤多元化
作為中國海外汽車品牌并購的成功案例,吉利汽車開始享受此前積累帶來的利潤多元化紅利。半年財報顯示,吉利汽車的利潤構成除吉利品牌整車銷售之外,合營公司(領克和吉致金融)凈利潤增長62%,其中領克凈利潤增長144%,吉致金融凈利潤增長41%。
此外,向外輸出技術和產能正成為吉利汽車下一個新利潤來源。在收購沃爾沃品牌之后,吉利收購寶騰,與奔馳成立合資公司。近期又傳出與雷諾訂立合作協議的消息,背后的合作支撐在于技術和生產能力的對外輸出。李東輝表示,無論未來的合作將采用以吉利的技術、吉利的平臺架構為主,還是在產能上更多的來發揮吉利作用,都將使吉利汽車有機會獲得技術轉讓的收入,獲得產能協同利用的收益。
“吉利汽車通過多年的研發技術投入,已經具備了向多個合作伙伴提供研發技術輸出以及委托技術開發服務的能力,會成為一個可持續營利的利潤來源。”吉利汽車集團高級副總裁戴慶表示。(記者 朱世耘)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