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美包裝:IPO路上證監會一口氣問了67個問題
2019-02-18 13:25:00 來源:和訊名家
給六個核桃 “打工”的嘉美包裝正在排隊上市。
六個核桃的主體公司是在上交所上市的養元飲品(603156.SH),嘉美包裝全名嘉美食品包裝(滁州)股份有限公司。
滁州是六個核桃在國內五個加工生產基地之一,嘉美包裝中有60%的業務是為六個核桃提供包裝服務。
妥妥滴深度綁定六個核桃。
好處是背靠大樹好乘涼,壞處是過度依賴單一客戶。
所以在去年6月29日,嘉美包裝首次披露招股說明書后,證監會一口氣在反饋意見中提了67個問題。(要知道此前小米被證監會問了84個問題,直接被問的叫停CDR了)
5個月后,即2018年11月30日,嘉美包裝二次披露招股書。
不過,硬傷依舊。
因為深度依賴單一客戶,所以業績受單品市場行情影響很大。
招股書顯示,2017 年度公司營業收入較 2016 年同期下滑 6.63%,從29.42億元降至27.47億元;而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從2.41億元銳減至1.4億元,降幅達到 41.91%。
2018年前6個月,公司無論是營業收入還是扣非凈利潤均未達2017年度全年總額的一半,全年業績可能不理想。
招股書解釋,利潤下滑主要系 2017 年公司下游客戶需求周期性減弱、銷售旺季縮短、馬口鐵及輔料采購成本上漲未能及時向下游客戶進行完全的轉嫁等因素綜合導致公司主要產品三片罐毛利下降。
也就是說,要想扭轉這一局面,要么馬口鐵的價格下降——然而馬口鐵的生產原料熱軋帶鋼等價格也在上漲;要么下游企業的需求量不斷擴大——即主要客戶六個核桃銷量擴大,包裝需求增加。
而翻看養元飲品2017年報會發現,養元飲品在這一年度核桃乳與其他植物蛋白飲料的生產量已經分別同比下降了13.01%與57.04%。
同時,在養元飲品2017年度前5名供應商中,嘉美包裝提供的易拉罐金額占比已經超過67%。即使未來養元飲品愿意壓縮給其他廠商的份額,對于嘉美包裝來說提升的空間也不大。
因為過度依賴六個核桃,證監會在反饋意見中直接要求嘉美包裝梳理與養元飲品的合作歷史,來說明雙方之間有無關聯關系。
嘉美包裝在二次招股書披露中解釋,公司與養元飲品不構成關聯關系,但存在一定的股權關系。
出于認同公司的行業優勢地位,看好公司的未來發展前景,并保障自身用罐需求,進一步深化雙方相互依存的合作關系,2014 年5 月26 日,養元飲品實際控制人姚奎章先生通過雅智順與中包開曼簽署股權認購協議。目前,雅智順通過中包開曼間接持有公司7.06%的權益。這種股權關系的形成是在雙方合作超過10 年后,2014 年公司籌劃香港上市期間形成的。
其實這種出于業務關系交叉持股,在公司之間十分常見。
需要提的還有嘉美包裝的另外一組關系。
嘉美包裝此次IPO,中泰證券與東興證券為聯合保薦機構及聯席主承銷商。
整個募集規模為9526.31萬股,量并不大,以中泰證券過往保薦情況看,完全能夠一家吃下,但是卻又安排了東興證券聯合保薦和承銷。
為啥咧?
因為東興證券是嘉美包裝實打實的“親戚”。
招股書披露:發行人聯合保薦機構東興證券與發行人股東富新投資、東創投資和中凱投資同屬中國東方同一控制下企業。其中,中國東方間接持有富新投資、東創投資和中凱投資100%的股權,持有東興證券52.74%的股權,富新投資、東創投資和中凱投資合計持有發行人30.86%的股權。
通俗點說就是,中國東方同時持有嘉美包裝和東興證券噠。
嘉美包裝的大股東中包香港是在2017年8月時轉讓了相應股份給這3家公司,半年后嘉美包裝在安徽證監局完成了輔導備案。
其實這也是IPO期間常見的,券商直投后,順帶幫助完成IPO。
需要說的是,券商在做保薦的時候,直投部門多少也會跟投一部分擬上市公司,但跟投的比例一般也不會太高。像富新投資、東創投資和中凱投資這種跟投超過30%以上的,不僅較為少見,也讓證監會對保薦機構的獨立性存疑。
除了業績下滑、各種“關系”等硬傷外,聯合保薦承銷的兩家券商提供的服務也是又囧又尬——四名保代大都是剛拿到保薦資格只有兩年的“新人”,其中只有一人有過保薦成功的案例。
證券業協會網站數據顯示,四名保代中有3人是在2016年2月之后才獲得保薦代表人證書。其中,東興證券的保代張廣新雖然最早2012年在中航證券時就已經有保代資格,也參與到了不少成功上市的首發項目中,但其作為保薦代表人的IPO項目至今仍沒有一個成功案例。四人中,也只有東興證券的成杰在擔任潤禾材料的保代時順利完成了上市。
中小券商日子不好過,保代新人被拉來湊活兒。
去年,中泰證券IPO業務掛了個鴨蛋,而東興證券僅完成了一單華夏航空的首發業務。
這幾年,優質保代要么離職,要么向頭部券商聚集。中小券商在IPO保薦和承銷上,承攬壓力大,業務質量備受關注。
中泰證券和東興證券能否讓嘉美包裝獲得IPO通行證,值得關注和研究。(魚小弟)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