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保銷售誤導抬頭 14家銀行“吃”罰單
2018-12-03 14:05:35 來源:上海證券報
一直以來,監管部門對銀保銷售誤導行為常抓不懈,但在高傭金誘惑下,依然有銀行員工鋌而走險。最近,北京銀保監局籌備組連發2張罰單,劍指銀保違規亂象。上證報記者統計發現,年初至今,共有14家銀行因銀保銷售誤導等違規行為收到罰單,總計被罰金額為572萬元。
在銀保誤導問題上,監管部門一直是“零容忍”態度。記者統計發現,年初至今,包括郵政集團、建設銀行、平安銀行、天津銀行、中國銀行、興業銀行、光大銀行等在內的14家銀行,合計收到28張“銀保違規”罰單。
從罰單數量來看,建設銀行、平安銀行和天津銀行各領4張罰單,郵政集團領3張罰單;從罰單金額來看,14家銀行共計被罰572萬元,其中平安銀行被罰得最多,罰款金額79萬元,其次是中國銀行和興業銀行,分別被罰63萬元和58萬元。
記者梳理發現,這些銀行被罰的原因,除了存在混淆產品類型、夸大產品收益、隱瞞產品情況的銷售誤導行為外,還有銀行在未取得經營保險代理業務許可證便從事保險代理業務,更有銀行在客戶數據上“動了手腳”。此外,還有銀行給予投保人保險合同約定以外的利益。
以杭州聯合銀行為例,該行在2017年向客戶宣稱某款產品保單滿3周年,保底年化收益率為4.6%至4.8%,事實上該產品的最低保證利率為3%。此外,該行還在2017年的客戶活動中,向投保人贈送積分,積分可兌換油卡。
銀保渠道緣何成為保險違規重災區?中國社科院保險與經濟發展研究中心秘書長王向楠對記者表示,銀保客戶往往是有理財需求和支付能力的,他們更關注保險產品的“收益”,這易導致銷售人員夸大保險產品的收益或對風險講解不足。
近年來,監管部門對于保險違規亂象頻頻出手,加大處罰力度。銀保監會還通過完善保險公司服務評價、推進保險服務標準化建設、抓好保險銷售行為可回溯制度落實、研究制定互聯網保險銷售行為可回溯管理細則等,從正面引導、反向倒逼、過程跟蹤三個角度督促保險公司提高服務質量,杜絕銷售誤導。
關鍵詞: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