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發力線上貸款 需破信息孤島難題
2019-03-21 13:48:31 來源:北京商報
一直以來,小微企業融資難題備受關注,而金融科技的加碼助力商業銀行破解小微貸款難題。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建設銀行、農業銀行等多家銀行均上線了全線上小微貸款,以方便快捷解決小微企業的資金需求。不過,這一貸款模式仍面臨著客群受限、風控審批標準待統一、貸后追索、壞賬率可能上升等難題。分析人士指出,未來銀行應加強金融科技布局,儲備科技創新人才隊伍,監管應做好完善金融基礎設施建設,整合內外部數據資源,打通“信息孤島”。
發力線上貸款
為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題,商業銀行探索全線上貸款模式。例如,建設銀行近日上線的“云電貸”業務,以企業用電信息作為貸款主要依據,用于企業生產經營周轉的信用貸款產品,額度最高達200萬元,全流程線上辦理,節省了時間成本。
農業銀行運用互聯網思維和大數據技術,于去年上線了全線上純信用的小微企業法人信貸產品“微捷貸”;交通銀行推出了以涉稅信息作為額度核算主要依據的“線上稅融通”產品;平安銀行搭建在線供應鏈生態圈“橙e網”平臺,包括發票貸、采購自由貸、預付款融資等產品;江蘇銀行推出了“稅e融”、“商e融”等多個系列產品。
近年來,銀行紛紛探索小微企業貸款,與當前監管環境不無關系。從去年以來,央行通過定向降準、增加再貸款和再貼現額度等一系列措施,激發金融機構的積極性,以加大對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要求國有大型商業銀行小微企業貸款要增長30%以上,這意味著銀行要進一步加大力度布局小微企業貸款。
不過,小微企業由于規模小,財務制度不健全、缺乏抵押物等原因,獲得信貸支持比例較小,而互聯網科技與大數據的加碼,通過線上貸款模式,有助于降低小微企業獲貸門檻,解決資金需求比較急、期限短的難點。零壹研究院院長于百程表示,隨著金融科技技術的不斷成熟,全線上小微企業貸款模式得以實現。線上模式利用互聯網與大數據的融合,對小微企業的貸款流程和風控手段進行創新,從而改變了原有的貸款模式,推動小微企業貸款得以快速發展。
麻袋研究院高級研究員王詩強指出,傳統的線下展業模式成本高、效率低,難以為繼,而線上信貸業務具有巨大盈利空間。因此,在政策引導和互聯網金融巨頭追擊下,銀行推出全線上小微企業貸款業務。這個模式的推出將利好小微企業,可以給它們提供更方便快捷的融資渠道,節省更多的時間成本。
仍處于探索階段
雖然目前已有多家銀行推出全線上小微貸款,也在提高信貸審批效率、降低融資成本等方面具有優勢,但是全線上貸款模式畢竟是新鮮事物,仍處于早期的探索階段,還存在諸多問題。
民生銀行研究院金融中心的研報指出,受核心數據來源所限,目前互聯網小微信貸產品服務人群相對狹窄,客戶準入門檻相對偏低。同時,由于稅務、工商、司法等信息開放程度依然較低,而數據問題對貸后管理的影響尤為突出,除部分銀行有高頻電商交易數據外,大部分銀行只能依賴行內交易數據及央行征信數據,據此進行貸后預警可能存在一定滯后性。此外,一些企業通過關聯交易等手段刻意制造流水、虛假納稅等信息,致使模型結果的可靠性大打折扣。
“原來銀行經營小微企業貸款一般要求抵押,個案個辦。一旦全線上操作,如何解決抵押是一大難題。”在王詩強看來,各企業差異較大,如何統一授信標準?出現逾期,如何追索逾期債權等都是急需解決的問題。此外,如何通過系統開發、流程優化、制度建設、產品設計等前期工作中降低這些風險也是銀行發力線上小微企業貸款所需要思考的一系列問題。
此外,標準化風控也是銀行推出該業務需要克服的一大難點。王詩強表示,與大企業相比,小微企業抗風險能力不強,平均經營期限不超過三年。再加上行業及經營不同,不同小微企業差異化較大,如何統一風控審批標準,高效便捷地為小微企業提供服務將是銀行面臨的最大挑戰。此外,線上展業面臨的欺詐客戶更多,貸后追索也是銀行需要解決的難點。于百程也指出,全線上小微貸款業務對于技術、數據和風控手段都提出了比較高的要求,同時在業務初期,業務穩定性可能不足,存在壞賬率上升的風險。
以科技破局
事實上,面對小微企業融資這一世界性難題,監管已經鼓勵銀行運用科技手段探索融資模式。3月13日,銀保監會發布的《關于2019年進一步提升小微企業金融服務質效的通知》指出,支持銀行在加強合規管理和風險控制的前提下,進一步加強與互聯網、大數據的融合,探索全流程線上貸款模式。業內人士認為,這是監管部門肯定互聯網貸款模式的價值。而銀行也意識到科技的力量,對于技術的投入不遺余力。日前平安銀行公布的2018年年報數據顯示,2018年該行IT資本性支出25.75億元、同比增長82%;2018年末,全行科技人力較上年末增長超過44%。
分析人士指出,無論大行還是中小銀行,要想運用金融科技手段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題,應從人才入手。王詩強表示,近年來受互聯網金融的沖擊,商業銀行人才缺失嚴重。面對線上貸款的諸多問題,首先要做的就是招人,人才是解決一切問題的根本,特別是要去互聯網金融巨頭或者其他有從事小微金融業務的機構挖人。如果短期內沒有合適的人才,建議與金融科技公司合作,學習經驗。
對于監管層面,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副院長董希淼建議,實施差異化監管,不搞“一刀切”,區別對待金融機構和無資質平臺、互聯網銀行和其他銀行。完善金融基礎設施建設,明確內外部統一建設標準,整合內外部數據資源,打通“信息孤島”,為互聯網貸款發展提供更好支持。
北京商報記者 孟凡霞 吳限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