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防疫物資保供“最后一公里”,復星基金會馳援申城287個社區
2022-04-17 16:32:47 來源:東方網
東方網記者程琦4月17日報道:4月15日上午,上海市副市長彭沉雷在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上介紹,本輪疫情發生以來,上海社會各界愛心涌動、積極行動,尤其是基金會、行業協會商會、社會服務機構等各類社會組織發揮各自優勢,通過各種方式對接愛的資源,“截至4月11日,上海復星公益基金會、上海華僑事業發展基金會主動為社區、為學校配發防疫物資包,達到3000萬元。”
本輪上海疫情發生后,復星基金會持續響應來自高校、街道、醫院等的應急需求,并于4月1日在上海市民政局指導下,迅速啟動“社區馳援”行動,通過“社區防疫支持包”,助力打通社區防疫物資保供的“最后一公里”。截至目前,復星基金會已向普陀、長寧、閔行、寶山等區的287個社區馳援防疫和生活物資近55萬件。
“我們都生活在小區,知道小區最缺什么,但每個小區的緊急需求也都不太一樣,有的缺防護服,有的缺護目鏡,有的缺腳套,等等。所以連日來我們爭分奪秒盡可能精準匹配、盡快送達,就想盡最大努力,把最緊缺的物資送到最有需要的地方去。”復星國際執行總裁、復星基金會理事長李海峰表示。
復星基金會匹配社區物資需求后安排分裝發貨
4月15日,位于在寶山區的復星應急保障物資分配中心持續著抗疫保供35天以來的忙碌。當天,這里發出超過51000件防疫物資,大部分送到小區,還有一些送到高校。
經過緊張而有序的核單、揀貨、裝車、配送,當天下午2時30分許,長寧區虹橋居民區收到了復星基金會送來的第二批防疫物資。這批物資包含100件防護服、100雙靴套、100只面罩、1000雙醫用橡膠手套、100只醫用防護口罩、300人份抗原,可滿足20名社區志愿者一周的防護需求。這也是復星基金會根據一線志愿者需求,為虹橋居民區提供的“社區防疫支持包”。
4月15日下午,長寧區虹橋居民區收到了復星基金會送來的第二批防疫物資
“這樣的‘標配’能更便捷滿足我們社區的應急需求,‘大白’有了防護,居民也更安心。”虹橋居委會主任梅海說。
虹橋居民區是一個大型社區,包括郵航小區和虹橋小區共1860戶居民,常住人口3345人,老年人口占34.7%。本輪疫情以來,居民區招募了200余名志愿者奮戰在防疫一線。4月6日,眼見小區“大白”們的防護裝備越來越單薄,居民李正淵聯系上復星基金會“社區馳援”行動組,發出了防疫物資緊急馳援需求。復星基金會立即響應,次日就將從各地倉庫調集的首批300件防護服、800只醫用防護口罩和300只帽子送抵虹橋居民區。
“居民多,工作量大,防疫用品消耗非常快。這兩批物資為我們一線抗疫人員提供了堅實保障,我們也將繼續守護好居民健康和安全。”虹橋居民區黨總支書記裔斐說。
愛的力量積小成大。“社區馳援”行動得到越來越多社會力量的支援。除了復星成員企業,北京慈弘慈善基金會、北京聯想公益基金會、黑龍江省飛鶴慈善基金會、黑龍江省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發展研究基金會、正泰公益基金會、湖北卓爾公益基金會等也紛紛加入,與復星基金會共同助力上海抗疫。
4月4日,復星基金會為浦東新區川沙新鎮城南路293弄小區送去防疫物資
紹興路文元坊800件、達安花園和三鑫花苑900件、華城居委會190件…… 眼下,“社區馳援”行動一刻不停,努力為更多守護小區的“大白”穿上“戰疫盔甲”。
“希望這些點點滴滴的行動能夠匯聚成一股力量,守護在小區為抗疫做出貢獻的志愿者,守護小區的居民,守護這座城市。”李海峰說。
關鍵詞: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