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資訊:構筑減碳生態,旭化成開始提供各類功能材料產品的碳足跡數據
2022-08-08 10:14:30 來源:楊思超
基于全球氣候變化的緊迫形勢,自2020年以來,為加快碳減排進程,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紛紛提高自主貢獻的力度。作為仍在發展中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認識到其發展對全球環境的影響,提出2030年實現“碳達峰”,2060年實現“碳中和”的“雙碳目標”。
對于扎根中國的企業來說,更好地利用數據進行資源配置,為實現生態友好型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做貢獻,是發展中極為重要的一部分。例如,作為化工行業領軍企業的旭化成,始終致力于為中國市場和消費者帶來可持續的產品體驗和解決方案。隨著不斷發展壯大,以強化“綠色轉型”為戰略之一,為實現“雙碳”目標而不懈努力。
推動可持續發展,爭做“雙碳”戰略的力行者面向“雙碳”目標,需要建立起一個以新能源為主體的能源體系,大幅減少碳排放。這便對企業提出一個高要求:將綠色低碳落實到企業的生產和經營中。
(相關資料圖)
一直以來旭化成致力于為全球大眾的“生命”與 “生活”做貢獻,并在前中期經營計劃“Cs+ for Tomorrow 2021”中,從綠色(G)、數字化(D)和人(P)的觀點出發,努力強化可持續發展的業務平臺。
在此次新中期經營計劃中,提出了"Care for People,Care for Earth"("關愛人類與地球的未來")的新理念,表明旭化成今后將繼續為人類和地球的可持續發展做貢獻。據了解,旭化成將在充分發揮"多樣性"和"變革力"的同時,力爭為可持續發展的社會做貢獻。
值得一提的是,在4月公布的新中期經營計劃中,綠色轉型被定位為強化經營基礎的一個“重要主題”。旭化成正在推進自身溫室氣體減排,并為實現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的碳中和做出貢獻。由此,旭化成從溫室氣體減排的角度出發,從主要產品開始依次推進各個產品的CFP計算,并開始向部分客戶提供信息。
通過計算CFP數據,旭化成能夠更準確地把握各個產品溫室氣體排放量的現狀,從而領先于其它企業更好更快地制定減排措施。
提供碳足跡數據,促進供應鏈脫碳工業去碳化任重道遠,為了助力供應鏈企業將可持續發展目標轉化為決定性競爭優勢,旭化成已開發出各類功能材料產品碳足跡(下稱"CFP":Carbon Footprint of Products)核算平臺。從溫室氣體排放量的觀點出發,以功能材料業務領域的主要產品為核心,為供應鏈下游的企業提供各個產品的CFP信息,以此通過碳足跡數據,支持企業實現生產制造的碳中和。
CFP的計算方法是將產品和服務的整個生命周期的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相加,然后將該數字轉換為二氧化碳的當量。旭化成的CFP計算基于“從搖籃到大門”的評估,涵蓋了上游材料采購和運輸的排放、內部制造過程的排放以及與能源相關的排放。
為將供應鏈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可視化,旭化成與日本電信電話株式會社(NTT)的子公司NTT DATA共同建立了電子平臺。針對用作汽車零部件、消費電子產品等的成型材料的高性能樹脂產品("雷鷗娜?"、"鐵耐克?"、"鐵耐克?-C"、"采龍?"及"Thermylene?"),已掌握各牌號高性能塑料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并可計算產品的碳足跡。該平臺已于4月投入應用。
此外,旭化成還開發了另一個系統,用于計算合成橡膠和彈性體產品 Asadene?、Tufdene?、Asaprene?、Tufprene?、Asaflex?、Tuftec?和SOE? 的碳足跡 (CFP2)。此平臺也已于6月開始向客戶提供數據。
對于合成橡膠和彈性體產品,旭化成建立的系統明確了每種合成橡膠和彈性體產品的CFP,允許客戶計算自己的CFP。這進一步促進了在整個供應鏈以及整個社會中減少CFP的舉措。
此外,作為加快綠色轉型的一部分,旭化成已開始采購源自塑料廢物和生物質的丁二烯原料,將其作為溶液聚合于丁苯橡膠(S-SBR),該材料是一種環保輪胎材質。
結語:在為中國市場帶來先進的產品和超前的可持續發展理念的遠景下,旭化成將于2022年首次參展第五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在技術裝備展區展示包括高性能樹脂產品在內的各種產品和解決方案。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對全世界的吸引力越來越大。作為參展商,旭化成希望能運用自身的產品和技術,為中國各種社會課題提供解決方案,持續為各個時代創造價值。
在全球關注碳達峰、碳中和的背景下,各大企業都在積極探索可持續發展路徑。旭化成作為一家今年成立整整一百年的企業,在其發展歷程中也在不斷探索更加可持續的發展道路,尤其是從擁抱“雙碳”目標所踐行的舉措中,我們不難發現,旭化成作為多年在華的外資企業,與中國國家戰略相呼應,有擔當,更有行動。我們也有理由相信,旭化成將繼續為所有利益相關方構建可持續未來,助推“雙碳”目標早日實現。
↓長按下方QR碼圖片,或保存圖片由微信“掃一掃”進入 “旭化成中國”和“旭化成汽車領域”公眾號,即可獲取更多實用信息。
旭化成中國
旭化成汽車領域
關鍵詞: 功能材料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