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蘇軾《水龍吟_似花還似非花》原文、注釋、賞析來看看
2022-11-11 08:46:29 來源:互聯網
[宋]蘇軾《水龍吟(似花還似非花)》原文、注釋、賞析 似花還似非花[1],也無人惜從教墜[2]。拋家傍路,思量卻是,無情有思[3]。縈損柔腸,困酣嬌眼,欲開還閉[4]。夢隨風萬里,尋郎去處,又還被鶯呼起[5]。不恨此花飛盡,恨西園、落紅難綴[6]。曉來雨過,遺蹤何在?一池萍碎[7]。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8]。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 注釋: 1 非花:謂柳絮不是花。梁元帝《詠陽云樓檐柳》詩有“楊柳非花樹”句。白居易作有《花非花》詞。 2 從教墜:任憑它飄落。 3 無情有思:看似無情,實是有意。杜甫《白絲行》:“落絮游絲亦有情。” 4 “縈損”三句:謂離思使纏繞的柔腸變細,春情使困倦的嬌眼睜開又閉合。柔腸,形容楊枝。嬌眼,形容柳葉。 5 “夢隨風”三句:形容柳花隨風飄蕩、乍起乍落,宛似閨中人夢尋情郎的幻境。此從金昌緒《春怨》詩化出,詩云:“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 6 落紅難綴:落花難以連綴到枝條上。 7 “遺蹤”二句:謂楊花落池,變成零亂的浮萍。蘇軾舊注:“楊花落水為浮萍。”蘇軾《再次韻曾仲錦荔支》詩,亦有“楊花著水為浮萍”句,自注云:“飛絮落水中經宿即為浮萍。”此說不合實際,只能說,楊花落水猶如浮萍。 8 “春色”三句:葉清臣《賀圣朝》:“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風雨。”把春分成三份。此處春色代指楊花,楊花二分落地化為輕塵,一分落水隨流水而去。 賞析: 上片刻畫楊花飄落,搖曳入題。似花非花,無情有思,熔化前人詩意,于楊花若即若離,形神兼攝。“縈損”以下,從“有思”生發,“柔腸”喻柳條,“嬌眼”喻柳葉。“夢隨”化用唐詩,既象征楊花飄零之狀,又映現其“有思”之魂。以物為人,以人寫物,楊花、美人契合為一。下片由上文“惜”字、“墜”字引申出“恨”、“飛”、“落”,借以抒發傷春惜花之愁。由不恨到恨,欲進先退;由楊花到落紅,宕開一筆,而后折回楊花。“遺蹤何在”一問,承以或化輕塵,或隨流水,見春光消逝,渺無遺蹤,何勝感愴!末以點點楊花與離人淚珠渾融為一,融情于物,以物體情,神來之筆,令人叫絕,正應起句“似花非花”旨趣。全篇賦物言情,虛實相生,筆墨入化,有神無跡。其風韻之嫵媚,晁叔用比為“如王嬙、西施,洗凈腳面,與天下婦人斗好”(《詩人玉屑》),可謂傳神妙喻!(資料圖片)
關鍵詞: 蘇軾詩詞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