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元證券發起60億紓困基金 已與3家險企達成合作
2018-11-06 10:55:33 來源:證券時報
又一家上市券商加入質押紓困隊伍。證券時報記者昨日獲悉,國元證券將采取設立多個資管計劃與私募基金的形式,發起總規模60億元的“紓困基金”,以提供一攬子綜合金融服務的方式,積極幫扶安徽民營上市公司及其控股股東化解股票質押流動性風險。
其中,資管計劃將積極對接政府引導基金、并購基金、銀行、保險、信托、上市公司、省屬國資大企業集團等機構,通過多渠道募集資金。據了解,資管計劃近期可落地20億元。
國元證券副總裁陳東杰表示,幫扶過程中,國元證券將奉行市場化運作原則,嚴守風險底線,靈活處置風險,從產業政策、主業狀況、風控能力、違規狀況和戰略客戶等五個維度篩選幫扶對象。
據了解,國元證券日前已與一家大型省屬企業和三家保險公司完成洽談,資金規模合計30億元。在出資方完成相關決策程序或協議流程后,資管計劃將正式備案。
資產債權股權立體支援
國元證券擬采取多種維度的支援方式,為上市公司大股東的紓困解難提供新思路。
“一個多月以來,我們嘗試從資產、債權和股權三個角度出發,為上市公司大股東提供多種選項,積極拓寬思路、努力尋找解決辦法。”陳東杰表示。
據了解,在本次紓困行動中,國元證券將借助投行、債券、信用、安元基金、股交中心等項目,通過資管母子基金、私募基金等方式幫助困難上市公司及其大股東圍繞產業整合、并購重組等,提供資金、項目等支持。
具體幫扶形式上,國元證券將優先從資產端下手,協助上市公司大股東處理不良資產。陳東杰稱,“對于一些多年合作的客戶,我們很了解大股東資產狀況,由我們來協助處理不良資產更為合適。”
其次是在債權方面展開幫扶,具體包括:以債權形式,由資管計劃為大股東提供流動性支持;協調外部資金,收購上市公司應收債款;質押回購項目的債權處置和收購。陳東杰稱,“我們最后才會考慮股權收購,主要是幫助大股東變現股權,但不一定是由我們作為買方,更多是協調戰略客戶、國有企業,幫助大股東尋找合適的交易對手。”
陳東杰強調,整個紓困行動只會做“財務投資考慮,不會謀求任何上市公司的控股權”。
陳東杰也表示,在紓困行動運作過程中,國元證券會奉行“市場化運作”,因此會有一定盈利要求,但“一定是合理對接,市場化定價,優惠、靈活地幫助大股東解決問題”。
據介紹,在政策出臺前一個月,國元證券已與多家上市公司大股東進行溝通,擬通過設立資管計劃的方式,幫助客戶解決股票質押潛在風險。
目前,國元證券已與一家大型省屬企業和三家保險公司完成洽談,資金規模合計30億元。在出資方完成相關決策程序或協議流程后,資管計劃將正式備案。
五個維度考察幫扶對象
券商紓困行動要堅持“市場化運作”,這代表著紓困行動既有一定的盈利要求,也應該嚴守風控底線。
陳東杰告訴記者,“紓困行動不能‘拿到籃子里面就是菜’,對幫扶的上市公司要有一定的篩選,要做到有所為有所不為。”
據介紹,國元證券對幫扶對象大致有五個考察維度。一是產業政策,行業符合供給側改革背景下的產業方向;二是主業狀況,公司主業仍在正常經營,產品和技術具有一定先進性;三是風控能力,考察大股東的決策和風控能力;四是違規狀況,只選擇過往無重大違規企業;五是戰略客戶,符合公司自身發展戰略的投資標的,長期合作客戶以及潛在的戰略客戶。
陳東杰稱,國元證券開展信用業務的過程中,始終對盲目多元化的大股東保持謹慎態度,“我們希望大股東只是暫時有流動性風險,而不是盲目地多元化,缺乏足夠風控能力后陷入困境。”
陳東杰認為,紓困行動在處置方式上可以靈活變動,但不能因此降低風險評估標準,國元證券將堅持專業化審核,嚴守風險底線。舉例而言,“我們可以在維保比例上增加一點包容性,在增信措施上不做簡單粗暴處理,幫助客戶順利渡過難關。”
據了解,今年以來,隨著股票質押風險的暴露,多家券商都主動收縮股票質押業務規模,但國元證券為緩解股票質押流動性壓力,在風險可控前提下,通過展期續作、新增交易放款等方式,逆向增加股票質押規模,為上市公司及其大股東提供資金支持。
截至6月末,國元證券股票質押余額(自有資金部分)91.45億元,同比增37.89%。
國元證券表示,后續公司將利用資管計劃、旗下直投公司、私募股權基金,圍繞著資產收購、債權收購、股權收購、融資支持、市值管理等進行產品設計,陸續提供各類綜合金融服務,為上市公司大股東和民營企業緩解流動性困難。
關鍵詞: 國元證券
相關閱讀